新闻资讯
news center国务院法制办今日修订了《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》的多项内容,其中包括线下配售至少40%分配给公募基金、社保、养老金;对可转换公司债券等申购方式进行调整,避免大额资金冻结;约束网上投资者获配后又弃购的失信行为;提高承销商管理承销风险能力等。对此,很多投资者以为证券发行又出新规了,打新是不是又有新动作?其实,这个“新规”只不过是虚惊一场。
实际上,此次修订已在资本市场生效,证监会曾于2017年5月26日就上述修订向市场征求意见,9月7日正式发布实施。此次国务院法制办以法规的修订模式将完善内容公之于众,提高了《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》的法律地位和规范程度。
提高养老金优先配售待遇
本次修订,其中重要一条,即为“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采用询价方式的,公开发行股票后总股本4亿股(含)以下的,网下初始发行比例不低于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60%;发行后总股本超过4亿股的,网下初始发行比例不低于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70%。其中,应当安排不低于本次网下发行股票数量的40%优先向通过公开募集方式设立的证券投资基金(以下简称公募基金)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(以下简称社保基金)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(以下简称养老金)配售,安排一定比例的股票向根据《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》设立的企业年金基金和符合《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》等相关规定的保险资金(以下简称保险资金)配售。公募基金、社保基金、养老金、企业年金基金和保险资金有效申购不足安排数量的,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可以向其他符合条件的网下投资者配售剩余部分。”
“对网下投资者进行分类配售的,同类投资者获得配售的比例应当相同。公募基金、社保基金、养老金、企业年金基金和保险资金的配售比例应当不低于其他投资者。”
相比此前条款,新修订内容增加了养老金的配售待遇,之前的优先配售对象中仅为公募基金、社会保障基金。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,鉴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同时具有公众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性质,本次修订明确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享受同公募基金、社会保障基金相同的优先配售待遇。
已有可转债申购首例可转债迎扩容时代
实际上,已有雨虹转债实施修订后的新规,且市场反应热烈。“这几乎是目前市场上门槛最低的申购,是真正的零成本。”市场人士指出。
参与可转债,投资者有两种参与方式,以雨虹转债为例,一是社会公众投资者,输入申购代码“072271”买入,每个账户最小申购数量为10张(1000元),每个账户申购上限是10万张(1000万元)。二是持有东方雨虹股票的股东参与优先配售,输入申购代码“082271”买入,参与优先配售时,需在其优配额度之内根据优先配售的可转债数量足额缴付资金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原公司股东在申请优先配售的同时,还可以同步进行网上申购,两种参与方式并不冲突。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申购公告中指出投资者应当按自己的资产规模进行申购,但实际操作中,投资者都可以顶格申购。就是说,即使账户里没有钱,照样可以申购1000万元的雨虹转债。但中签后应确保资金账户缴款日终有足额的认购资金。
或许,正是因为零门槛、零成本,首只采用信用申购的可转债获得大量投资者的追捧,中签率也随之大幅下降。
分析人士表示,可转债的发行比较特殊,一般配售给老股东,像东方雨虹这次发行可转债,9月22日股权登记日持有东方雨虹股票的投资者,可以每股配售2.0865元可转债,并按100元/张转换为可转债张数。如果有1万股东方雨虹股票,可以配售208张可转债。向老股东配售的数量占全部发行量的99.99%。
实际上可转债都是向老股东配售的,但有很多老股东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去认购可转债,这些剩下的部分就在网上让投资者进行公开申购,虽然这种申购没有门槛,但数量比较少,这次东方雨虹可转债发行,老股东认购了发行量的85.5%,只剩下大约2.7亿元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发行。因此,中签率非常低,只有0.0013%。而今年新股中签率最低(至今)的是三超新材,其中签率为0.0116%。也就是说,可转债的中签率只有目前新股中签率的1/10,即使顶格申购10万张(1000万元)也不一定中签。记者了解到,在雨虹转债之后,后续发行的可转债已在途中,投资者也可参与“抽奖”。
不过,随着雨虹转债拉开信用申购的大幕,可转债市场将迎来新的扩容时代,机构参与可转债的热情并未大幅走弱,券商等机构甚至开始逆势增仓。
据了解,机构持仓结构发生了不小的变化。截至9月末,基金作为可转债最大持有人,选择了减持可转债。而券商自营、券商资产管理、qfii、年金和信托等选择了增持可转债。其中,券商资管产品增持7亿元,券商自营和年金各增持3亿元,qfii增持近1亿元。基金减仓达到4.5亿元。
海通证券张崎认为,整体看可转债市场仍处于相对平稳态势,增减持反映了各机构的不同态度。一方面,由于连续调整,个别可转债具备了一定吸引力,同时,可转债重心再次回到正股。另一方面,随着100多家可转债排队上市,也将考验机构持有可转债的信心。目前不少券商都在忙于设计可转债资管产品。
(图片来源:互联网)